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研究

    王海福;

    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科学理论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为魂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立足“两个大局”、坚持“两个结合”,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明确了新时代立德树人内涵标准,确立了“两个大计”教育地位,发展了“五育并举”教育方针,建立了育人为本教育评价导向,构建了教师队伍建设方略,总结了“九个坚持”教育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新思想新观点,创新了中国特色教育教学话语体系,展现了教育理论的中国风格和中国魅力,发展了具有中华文化特征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新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指引和精神动力。

    2025年01期 v.13;No.73 1-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7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教育“新质生产力”:内涵要素与发展路径

    朱博;贾萧竹;侯会生;

    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将教育视为生产力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教育“新质生产力”是教育生产力的新质态,也是新质生产力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其核心标志是激发教育生产要素的活力,其新质态表现为生产劳动主体个人理想和国家命运高度结合、教育教学技术创新运用、教育资源高效配置、人才高质量培养与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特征。加快形成教育“新质生产力”,要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打通束缚教育“新质生产力”的堵点卡点,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回答好新时代“教育三问”,加快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夯实教育“新质生产力”人才基础和以教育均衡发展强化教育“新质生产力”。

    2025年01期 v.13;No.73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1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民族艺术交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研究

    曹建萍;李文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从新疆与中原地区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中可以寻找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促进作用的因素。民族艺术是各民族精神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它兼具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蕴含着各族人民的审美理想和文化追求,能够发挥美育作用,加强各民族之间认识、凝聚各族人民共识、满足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中的全面发展。在新时代,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把民族艺术作为加强各族人民深入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用民族艺术讲好中华民族故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充分发挥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作用。

    2025年01期 v.13;No.73 1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以“三交”史赋能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向度与实践进路

    丁树芳;郭小艳;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校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三交”史能够从理论、历史、实践三个维度为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有力支撑。新征程上,高校应坚持以问题导向为牵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统筹推进“三交”史料与研究成果赋能教材体系优化、教学案例库建设、教学模式创新、全域全学段一体化教育格局构建,以有形有感有效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育新人、强共识、聚合力,努力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2025年01期 v.13;No.73 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教育政策

  • 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政策变迁与特征——基于1950—2022年政策文本的分析

    张惠;曾泳琪;

    随着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的不断扩展,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与优化。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政策经历了雏形萌芽期、制度初建期、国际接轨期、因地改革期四个时期。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在雏形萌芽期,来华留学生实行免费就读;在制度初建期,中国政府向来华留学生收学费、设奖学金;在国际接轨期,建立了政府—地方—高校三级奖学金体系;在因地改革期,修订奖学金新标准。奖学金政策需要多维度转变:在标准上,构建以质量为核心的弹性发放标准,优化群体结构与质量;在主体上,鼓励多元利益相关者主体参与,形成制度协同;在理念上,从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战略高度,推动国际留学地多极化发展;在定位上,通过奖学金促进“知识外交”,提升国家软实力。

    2025年01期 v.13;No.73 3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5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我国民族干部培养政策主体及其需要研究

    邓锐;

    我国民族干部培养政策主体主要包括党和国家、民族地区、民族干部个体。其中,党和国家的需要是以扩大数量为基本需求、以提高质量为核心需求、以优化结构为关键需求;民族地区的需要是实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和安定团结、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民族干部个体的需要是基于经济地位的生存目标、基于政治认同的发展需要、基于社会进阶的自我实现。

    2025年01期 v.13;No.73 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8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学科建设

  • 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学科体系的百年演进历程及未来发展路向

    王奕迪;

    民族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植于我国悠久厚重的民族文化历史之中。回溯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学科体系的百年演进历程,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学科体系经历了孕育阶段、奠基阶段、独立发展阶段和初步繁荣阶段四个阶段,呈现出学科意识自觉化、学科门类多元化、学科建制规范化、外部建制群落化等演进特征。为进一步加快构建与完善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学科体系,须采取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统筹优化学科布局、提升学科建制水平、培植学科发展沃土等举措,夯实民族教育学科理论根基、推动民族教育领域均衡发展、改善民族教育松散发展状态、提升民族教育分支学科实效。

    2025年01期 v.13;No.73 5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1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

    林芳;彭泽平;

    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承担着培养区域高层次人才的责任。采用2001—2020年的数据,运用VAR模型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结构与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之间的动态关系。将产业结构变迁量化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高等教育学科结构量化为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及自然科学毕业生规模。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三类毕业生规模均有显著影响;社会科学毕业生规模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有一定影响;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毕业生规模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有显著影响,但人文科学毕业生规模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贡献率更大。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优化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以适应地方产业发展的建议。

    2025年01期 v.13;No.73 6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2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人才培养

  • 民族地区高校推进深度教学的内涵、价值与路径

    李晓华;陈月婷;

    民族地区高校推进深度教学是提升民族地区教育质量、传承发展中华文化的重要支撑。民族地区高校推进的深度教学是在充分体认各民族大学生文化的基础上,对课程知识进行完整的剖析与处理,实现课程知识与学生文化的深度编织,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来提升其文化适应性和文化理解力。民族地区高校推进深度教学具有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彰显学校文化特色以及发展优秀的中华文化的价值。为此,民族地区高校教师需要树立文化导向的教学观念,引领教学方案的设计;深层并全面解读课程内容,开发知识的多重属性;挖掘民族特色的教学资源,深度编织知识与文化;创设体验丰富的学习情境,增强文化与情感体验。

    2025年01期 v.13;No.73 72-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6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西部高校本科生的满意度对学业成就影响研究——学业参与的中介效应

    张红艳;王韵;

    为探究本科生的满意度对其学业成就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构建以学业参与为中介的满意度与学业成就关系的假设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西部某高校4 696名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被调查高校本科生的满意度、学业成就和学业参与和全国常模相当,无统计学上显著性差异。其中满意度与学业参与及学业成就呈显著正向相关,学业参与在学生满意度和学业成就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这一发现表明高校在提升本科生学业成就时,应重视满意度与学业参与度的提升,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提高整体教育质量。

    2025年01期 v.13;No.73 7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0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政策变迁逻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

    杨再峰;潘燕婷;

    “少干”政策是国家为促进西部大开发而实施措施系列政策总和。自2002年以来“,少干”政策历经萌芽筹备阶段、实施发展阶段、专业深化阶段及多元融合与共同繁荣阶段等四个阶段。政策变迁内在逻辑表现为供需失衡——人才紧缺推动政策变迁;社会服务——产业结构推动专业调整;价值共生——推动理念由自生到共生,这是政策变迁的内在逻辑。培育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数智型人才转型及提升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高质量培养成为政策创新发展方向。

    2025年01期 v.13;No.73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7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