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与路径探析The Educational Idea and Path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in Schools
马小婷;王瑜;
摘要(Abstract):
学校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阵地,是联结国家、地方和民族成员个体的特殊场域,能有效联结国家核心意识形态、地方(民族)意识生态和学生意识心态,帮助整合学生对族群属性、文化属性和政治属性等多重身份的认同。为此,在厘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内涵下,从宏观层面的国家意识形态、中观层面的地方文化生态和微观层面的学生个体心态入手,分析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理念,即宏观层面秉承国家统一领导与核心价值观引领,加强各族学生的政治认同;中观层面强调多元文化关联与中华文化整合,促进各族学生的文化认同;微观层面注重个体身份认同递进与心理认知共通的理念,增进各族学生的民族认同。与此同时,将教育理念赋予具体的实践过程,进而实现各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
关键词(KeyWords):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理念;学校教育;路径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维护西南跨境民族文化安全的双语教育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8XJC850003);; 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2020年开放性课题重点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地区中小学课程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GXMGY020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s): 马小婷;王瑜;
DOI: 10.14045/j.cnki.rhen.2022.03.009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新华社.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9-10-24(01).
- [2]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1-08-29(01).
- [3]赵刚,蒲俊烨.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概念、价值、内容与路径[J].民族教育研究,2020,(4):12-18.
- [4]马小婷,王瑜.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概念、内容与实践逻辑[J].教育导刊,2020,(12):5-12.
- [5]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1-08-29(01).
- [6]庄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J].传承,2020,(2):11-16.
- [7]钱民辉,沈洪成.从意识三态观重新审视现代性与民族教育之关系[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4):2-6.
- [8]严庆.政治认同视角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考[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0,(1):14-21.
- [9]陈智,宋春霞.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路径[J].民族教育研究,2019,(4):54-58.
- [10]顾颉刚.中华民族是一个[J].益世报·边疆周刊,1939,(19):1-7.
- [11]钱民辉.论民族教育研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贡献[J].民族教育研究,2020,31(4):5-11.
- [12]钱民辉.略论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8(3):136-143.
- [13]苏昊.中华文化认同及其心理机制研究综述[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21,9(1):31-35.
- [14]斯宾塞.斯宾塞教育论著[M].胡毅,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 [15]江玲丽.“知情意行”视角下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内容及路径[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21,9(3):21-26.
- [16]王瑜,马小婷,吴艳梅.民族地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辩证关系与主要原则--基于“意识三态观”分析框架[J].民族教育研究,2021,32(6):3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