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校二级学院实践研究——基于“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理论

    江波;程港;杨美婷;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的“纲”,高校“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实践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提供了可靠抓手。以A校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B校民商经济法学院少数民族预科班为例,从情境教学、榜样教育、认知与实践教育、情感教育角度分析了高校二级学院“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实践落实情况,认为其存在政策支持、运行机制、观念认知、教育人才四方面的问题,并结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了完善高校二级学院“四共”实践的对策建议:坚持党建引领,明确政策导向;建设高校民族团结教育长效工作机制;正确把握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四对关系;为民族团结教育提供更加专业的人才保障。

    2022年01期 v.10;No.55 1-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0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的高校国防教育路径研究

    尹科伟;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高校国防教育的灵魂和主线是爱国主义教育,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具有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的新时代大学生,二者具有高度吻合的内在逻辑和外在表现。提升高校国防教育地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高校国防教育的主要现实意义。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进线上和线下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推进科学客观双重价值体系建设,构成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的路径选择。

    2022年01期 v.10;No.55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6K]
    [下载次数:6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教育政策

  • 差别化区域政策:推动民族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孟立军;

    差别化区域政策,是指基于不同地区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差异而制定的,以实现分区规划、分类管理为行动目标的民族教育政策。纵观我国民族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差别化区域政策具有存在的必然性,只要民族间和区域间的差距存在,就要实施差别化的区域政策,这是我国民族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推动民族高等教育实践持续深化的战略选择和实现民族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制胜法宝。要进一步完善差别化区域政策,一要深刻把握教育政策体系的层级特点,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完善教育政策体系。二要从政策制定环节与执行环节两个方面进一步优化政策动力机制,制定差别化区域政策,以及有区别地执行民族教育政策和适时动态地对民族教育政策进行调整。这对于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制化水平,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2022年01期 v.10;No.55 14-19+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0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十年:成就、挑战及展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之审视

    苟斐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十年以来,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整体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师资力量稳步增长,结构逐渐优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增加,国际化趋势有所提升;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软硬件设施逐步完善;社会服务能力逐渐加强;经费投入大幅增加,财力保障得以完善;多元参与力度提升,办学多元化渐趋丰富。十年来,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成就离不开国家支持、产业转型及社会需求。在取得成就之时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区域间(内)差异突显、质与量失衡、人才流失严重以及信息化程度较低。因此,新时期需要进一步发挥“国家在场”作用以支持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建立良好的人才流动机制以完善高校师资队伍,推进数字化发展以提升高等教育信息化水平,借力“一带一路”以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最终全面提升西部高等教育质量,助力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2年01期 v.10;No.55 2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下载次数:1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比较教育

  • 滑铁卢及维多利亚大学的合作教育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孙刚成;宋晓鸽;

    合作教育旨在提供一种独特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在大学期间开始他的职业生涯;它的设计意图是围绕学生的学术课程来选择工作。因此,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工作经验来补充课堂知识。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以学习与实习并重的合作教育而闻名;维多利亚大学则是加拿大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同时具有半工半读的“合作教育”项目。两所大学在合作教育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从学生、雇主和大学三个层面分析其各自在合作教育中的职责、要求与导向,从而对合作教育形成系统认识,有利于我国高校学习借鉴,从成立合作教育办公室到强化专业运作能力、在共生视域下强化校企合作实现共生共赢、立足学生成长鼓励学生参与合作教育项目等方面进行变革。

    2022年01期 v.10;No.55 3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7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1世纪阿曼高等教育发展路径初探

    刘世琦;

    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阿曼也不例外。在协同式管理体制、平衡式外交逻辑、竞争式创新投入的发展道路下,阿曼高等教育正面临师资力量薄弱、高层次人才流失以及教育投入减少等问题。研究表明,通过国际教育合作平台共建、高校联合办学促进留学互访、教育资金跨国流动等途径,有利于促进中阿两国高等教育的多层次、全领域的互惠合作与互学互鉴。

    2022年01期 v.10;No.55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民族教育

  • 我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基于2011-2021年核心期刊的可视化分析

    张春海;祝玉云;

    为了解近十年学界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方面研究的现状,基于2011-2021年在核心期刊(并含CSSCI)上收录的66篇关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的文献,采用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的方法,从年份发表数量、主要发文机构、高产期刊、高产作者和高被引文章、研究主题、研究趋势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在分析研究主题时通过绘制关键词共现图谱来进一步厘清该领域研究的五个维度;最后提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未来发展的破与立,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科学化、可持续化发展。

    2022年01期 v.10;No.55 46-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7K]
    [下载次数:5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放眼全球并扎根中国大地办好民族教育——“国际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教育”国际论坛综述

    后慧宏;苏德;

    民族教育是多民族国家需要应对的重大事务,而开展学术交流是促进民族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放眼全球并扎根中国大地办好民族教育,推动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在主题为“国际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教育历史、理论、政策与实践”国际论坛上,与会学者置身于民族教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中,着重探讨了关涉民族教育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从而为世界各国少数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学术方案,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讲好了中国民族教育故事、提供了中国民族教育方案和贡献了中国民族教育智慧。此次学术交流活动明确了少数民族教育科学正确的发展方向,推动了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促进了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加深了世界各国对他国民族教育的相互理解。

    2022年01期 v.10;No.55 5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权变理论视域下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管理的改进路径

    汪艳霞;

    学生干部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中坚之一,学生干部管理的质量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以新疆五所高校的校级、院级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和指导教师为研究对象,调查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管理现状。调查发现,校级和院级不同职务的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在选拔、培养、考核、奖惩方面存在差异,校级和院级少数民族学生干部指导教师的能力存在差异。依据权变理论,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管理的改进需要运用系统观统摄学生组织以进行分层、分类选拔,承认组织中个体成员的需求差异并且进行多维度、个性化的培养,依据组织目标、工作性质、成员素质的差异采取多方位、多视角考核,采用目标激励的奖惩制度,采取分层级、分类别奖惩,以发挥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022年01期 v.10;No.55 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3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价值选择与实践进路——基于可行能力理论视角

    陈志其;李中英;

    消除能力贫困是破解贫困之围的根本举措,当前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主要呈现政府主导、项目支持、政策兜底的资助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绝对贫困”问题,同时隐含政策路径依赖,人力资本取向的外部依存型“返贫风险”。“后扶贫时代”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重构以发展儿童“自由”为目的、以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为标准的价值理性,在行动路向方面要积极培植民族地区乡土文化资源,培养以教育反贫困的社会文化心理;建构多元协作共同体,增强儿童可持续发展的外部机会;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加强学前教育治理主体的内生力量;统筹学前教育反贫困成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衔接。

    2022年01期 v.10;No.55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8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教学研究

  • 新时代推进青海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三维向度

    巩娟娟;

    新时代全面推进青海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是实现思政课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推动思政教育区域协同、促进地区教育工作与民族工作良性互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举措。青海高校必须立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锚定新阶段新特征新问题,从艰巨性与复杂性倍加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多民族人员构成出发,紧扣教师政治素养与总体能力,聚焦学生思想、价值与实践,突出党的领导与制度保障,促进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推动思政课“提质增效”。

    2022年01期 v.10;No.55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8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探析——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

    赵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实效性有待提高,但也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要真正发挥“纲要”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解决问题,就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好历史细节,厘清问题;实现师生良好互动,建立和谐课堂。真正促进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结合,实现有效性教学。

    2022年01期 v.10;No.55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2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地方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改革创新探究

    陈欣欣;秦佳庚;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地方高校“概论”课在各门思政课中是理论性、政治性和时代性最强的课程,实现“概论”课改革创新,应不断增强其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地方高校“概论”课改革创新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需要;是实现地方高校“概论”课创优的需要;是满足地方高校育人目标的需要。地方高校“概论”课改革创新的路径,包括建立全方位“手拉手”备课机制;构建系统的专题理论教学方案;创新实践教学方式;优化课程考评结构。

    2022年01期 v.10;No.55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4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

    钟俏;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由于其学科特点和课程优势,大学英语是思政教育的良好载体。以语言教学为抓手开展思政教育,能更好地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依托丰富的英语教学内容,通过提高教师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打造第二课堂,以思政元素的深入参与融合为突破口,实现语言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强调知识与品德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2年01期 v.10;No.55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0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